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重生北魏末年在线阅读 - 第221章

第221章

    高澄很清楚,夺下小黄城并非这一战的终点,守住小黄城才是关键。

    留着这些人,难道要给梁军开门不成。

    正如他所想,淮河南岸,一员南梁大将在得知高澄转道奔袭谯州之后,也开始集结部众准备夺回小黄城。

    第一百三十九章 高澄的名声

    部众才渡淮河,夏侯夔(kui)就已经得到了小黄城失陷的消息。

    但他早有心理准备,若是州郡兵能够指望,他也不会辛苦蓄养一万余私兵,严加操练。

    想来之前徐州异动,将谯州刺史,都督谯州诸军事的羊鸦仁骗往东线,便是出自高澄或他的幕僚手笔。

    如今南梁境内对高澄有两种看法,一种是他本身确有才干,另一种则是夸耀他的文武班底。

    在夏侯夔看来,无论是哪种情况,这支洛阳京畿军都不容小觑。

    尽管两年前陈庆之救援三荆无功而返,北方大肆渲染高澄大破陈庆之,但内里真实情况大家都很清楚。

    京畿军展现的战斗力参差不齐,有五百骑反冲的英勇,但更多人见了物资便忘了纪律,大肆抢夺。

    这样的军队,夏侯夔原本是看不上的。

    征兖州、徐州两战也更多的是计谋作用。

    但去年时,京畿军五千骑四天奔袭四百八十里,成功救援窦泰的消息传至南方,夏侯夔再也不敢小瞧了这支军队。

    没有严格的纪律与高昂的士气,无法做到单人单马,仅靠牛、骡换乘,完成这一壮举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,经过两年的辛苦训练与接连不断的胜利,早已经让那支军队完成了蜕变。

    当然,他也为此眼红,并不是士卒,而是战马。

    他们夏侯氏辛苦经营数十年,部曲中才有战马两千匹,高澄一场救援,几乎跑废五千匹战马,转头又从他爹高欢手中得了一万匹战马,这上哪说理去。

    得益于前段时间东魏与南梁互通友好,彼此间的消息传递并非难事,夏侯夔也得以知晓京畿军的虚实。

    但是京畿军的强大并没有让夏侯夔畏惧,他可不是无名之辈。

    夏侯夔十七岁与父兄一起参与萧衍举事,南梁建立后,追随与韦睿并称韦裴的裴邃作战,履立战功。

    兄长夏侯亶死后,夏侯夔继领豫州刺史,授使持节,都督豫、淮、陈、颍、建、霍、义七州诸军事。

    自参与钟离之战的三位名将,韦睿、裴邃、曹景宗先后去世,夏侯夔与陈庆之便是如今南梁的中流砥柱。

    夏侯夔料定京畿兵由救援南荆转道谯州,必然是抛开步卒,独领轻骑奔袭,于是收到消息,甚至都没有召集七州州郡兵,只带了私人部曲步骑万人北渡淮河以图救援。

    如今小黄城已陷,夏侯夔也转向东行与回师救援小黄城的羊鸦仁成功会师。

    羊鸦仁,字孝穆,泰山钜平(山东泰安)人,与同是泰山郡人的羊侃一般,都是叛魏降梁的大将。

    虽然自孝文帝开始,以拓跋氏为首的鲜卑贵族都已改为汉姓,例如北魏宗室由拓跋改姓元。

    但对于羊鸦仁、羊侃等人来说,南方汉族政权更有归属感。

    只不过时移世易,他们叛魏之际,无论如何也不会预料到有人能在鲜卑人与汉人两种身份之间,灵活转换。

    高欢以怀朔镇汉族罪户出身,收获代北鲜卑的效忠,崛起于微末,这种事情太过玄幻,谁又能想到。

    这样的出身也给了高欢、高澄父子极大的便利,需要他们是鲜卑人时,一个叫贺六浑,一个也可以是鲜卑小儿。

    需要他们是汉人时,他们总是以渤海高氏子弟自居,敢唤小高王一句鲜卑小儿,他能跟你急眼。

    不过两父子侧重不同,高欢更偏向于鲜卑,而高澄与原主更倾向于汉人。

    小高王汉人属性更重,是他本身就是穿越者的原因,而原主则是因为远离晋阳这个鲜卑大本营,坐镇邺城十余年,所接触与倚重的,大部分都是汉族士人。

    这也是许多人认为随着打击鲜卑勋贵,亲近汉人士族的高澄被刺杀,高氏政权的汉化努力也宣告失败。

    当然,如今的高澄可没心情去理会这些。

    获知夏侯夔与羊鸦仁合兵西进,逼向小黄城,这让他颇为忧虑。

    慕容绍宗与王思政所率领的步卒短时间内,不可能驰援小黄城。

    自己所能倚仗的只有五千骑兵。

    其实高澄如意算盘已经拨算得很好,前文提到,他并没有不计马力奔袭谯州。

    但还是命令信使携带文书一人三马,赶往徐州传信。

    徐州刺史得到高澄命令,立即挑起边衅,引得羊鸦仁领军东行,才让高澄找准机会,趁谯州空虚,轻易袭取州治小黄县。

    他也没有算漏淮河南岸的夏侯夔会北上支援,甚至决定出城将两路人马逐一击破。

    但夏侯夔不按高澄的剧本走,他没有花费时间聚集兵力,只带了一万步骑便先行渡河北上,获知小黄城失陷,也根本不给高澄机会。

    才知道夏侯夔渡河,他已经径直东行与羊鸦仁会师去了,坚决不继续往北,看小黄城一眼。

    夏侯夔借助魏梁交好的时期摸清了高澄的军力配置,而高澄又怎么会对夏侯夔与羊鸦仁的部队一无所知。

    羊鸦仁麾下万人或许还掺杂了几千州郡兵,但夏侯夔那一万部曲可都是真正的精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