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大明王冠在线阅读 - 第343章

第343章

    黄昏哦了一声,侧身让开,绯春于是挤了挤,歪着身子俯身在书桌上收拾,黄昏的心思立即被吸引住了。

    这臀……

    可以的很啊!

    真圆。

    而且翘。

    于是鬼使神差,没忍住,伸出手在上面拍了一把。

    嗯,很弹。

    看不出,这么瘦的绯春,该有肉的地方一点也不少,而且因为经常做事的缘故,很是紧致,所以才弹,手感不要太好。

    若是春风雨露相逢……怕是要神魂颠倒。

    绯春骤然炸了。

    猛的跳开,“姑爷~”

    要死啊。

    然而她忘记了一件事,她就在黄昏面前。

    这一跳,被桌子挡住大腿。

    不由自主的坐了下去。

    恰好坐在黄昏怀里。

    黄昏也是聪慧,立即一把搂住,道:“小心啊绯春。”

    如果不是知道绯春对自己有些反感,黄昏几乎以为,这就是家里那些丫鬟,想借机来撩自己以此走向人生巅峰。

    话说回来,黄昏还是很期翼这样的事情的,不过得等。

    等妻子徐妙锦能接受得了后才敢。

    当下这个姿势就暧昧了。

    黄昏搂着绯春的腰肢,两个人贴得很紧,又是夏天,大家都穿得很薄,几乎算是肌肤相亲,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气息。

    绯春大囧,整个身心都在荡漾,浑身肌肤起了一层的鸡皮疙瘩,心里更是有一万条小鹿在奔跑,不过女性的矜持让她立即又跳了起来,从黄昏怀里挣扎出来,站在一旁低着头看着地上散落一地的书籍,红着脸,也红着眼,咬着嘴唇不发一言。

    她知道姑爷的心思。

    也知道作为陪嫁丫鬟,她躲不开那一天。

    但绯春是个有心气的女子。

    她总觉得,就算迟早要给姑爷暖床,那也应该感情为先,不求小姐那样的爱情,至少姑爷在和自己滚床单时,不单纯的想着肉欲。

    而是发乎情。

    这似乎很渺茫……因为绯春始终觉得,自己是讨厌姑爷的,永远也不会喜欢他。

    所以姑爷可以发乎情,可她不会。

    想到这些绯春有些难过,身为丫鬟,连爱情都卑微了,不过她也明白,从她拒绝了小姐的好意找个人家出嫁的那一天开始,就注定了她这一生。

    只是因为很多事,绯春不会后悔。

    黄昏嘿嘿干笑,尴尬的起身,弯着腰往外走去,“不好意思不好意思,没忍住,绯春你别介意,我先出去忙了。”

    这一番暧昧,他身体有了反应,不得不猫腰。

    绯春眼角余光看见这一幕,恼羞之余,又强忍着笑意,绯春可不是个什么都不懂的丫头,实际上她什么都懂。

    哪能不知道姑爷猫腰的初衷。

    真色!

    心里又有那么一点小小的得意,哎,我绯春也不比小姐差多少哇,能让姑爷失态呢,不知道为何,绯春忽然想起了婚后从姑爷和小姐房间里传来的那些动静。

    于是脸红到了耳根子。

    旋即暗暗惊心。

    绯春呀绯春,你在想什么呢,你可是个黄花闺女。

    像姑爷这样的色胚子,你就不该对他抱有任何善意,嗯,等回到应天了,一定要把今天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小姐,让小姐惩罚他。

    哼哼!

    绯春旋即蹙眉,弯腰捂住了大腿,刚才跳的时候,大腿被书桌边刮着了,此刻娇羞过去,便感觉大腿上火辣辣的疼。

    于是越发讨厌姑爷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南下。

    一路上倒也无事,只不过大战的后遗症渐渐显露,国库空虚之后,国家肯定要想办法填补国库,加上一些地方的收成不好,于是便多多少少遇见了路有冻死骨的画面。

    嗯,大夏天的,没有冻死的。

    都是饿死。

    或者病死。

    穷着独善其身,达者兼济天下。

    黄昏现在独善其身有余,兼济天下还差点,所以面对这种状况,很是无奈,只能尽自己的可能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
    根据朱棣的旨意,来到徐州辖境内的一个小县,发现当地因为旱情,已经民不聊生,黄昏于是找到当地父母官,把当地的士族召到一起,狐假虎威的说,陛下在顺天听说了这边的灾情,让我南下的时候顺便处理一下,如今国家刚大战,国库不是很充盈,拨款也要等些日子,但灾民必须安抚,你们这些当官的和士族乡绅,应该帮陛下分忧解难,为民谋福利,大家表示一下吧。

    黄昏是天子宠臣。

    来到徐州境内的一个县,还是有很大的威慑力,况且陛下确实在顺天,没准黄昏真是奉旨来办事的,于是官绅士族哪敢怠慢,纷纷掏钱,然后开仓放粮。

    倒也没人怀疑。

    况且黄昏也没假传圣旨。

    朱棣虽然没下旨意,但确实这么提过一嘴——虽然朱棣并没有抱什么希望,处理这种政事,就不相信黄昏能做到。

    黄昏确实太年轻了,在朱棣眼里,他根本斗不过地方官吏。

    所以从始至终,黄昏都没说陛下有旨,只是说陛下让南下的事情顺便办事而已——这个可商榷的余地很大,因为朱棣确实这么说过。

    直到确定官府开仓放粮,开设粥厂之后,黄昏才当着地方官和乡绅的面写了封章折,说已办妥陛下的差事,请陛下着人来查收,然后送递顺天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