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大明王冠在线阅读 - 第1689章

第1689章

    郑和讶然,“按照你和王景弘弄出来的那个地球仪,出了日本道一直往外走,是无穷无尽的海洋——”猛然醒悟,“难道王景弘那一次环行,发现了什么?”

    黄昏摇头,“没有发现什么,但就是因为没有发现什么,所以才要去那片海域探索,有些事必须得准备了,要不然福建那边的事情恐怕没法解决。”

    郑和若有所思,“这事和那位有关系?”

    倏然睁大眼睛,“你想把他送出海?”

    黄昏摇头,“他肯定走不出宁德了,但他麾下的一万多忠义之士却是我需要的,所以我要提前找到安置他们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郑和懂了,“这么说来,将那一万多忠义之士安置在海外,确实是个不错的想法,加上家眷,得有好几万人,一般的邦国也不愿意接受,可你这么笃定,能在未知的海域找到一个愿意容纳他们的邦国?”

    黄昏乐了,“愿不愿意,由得他们?”

    这个时候的北美大陆,还是印第安人的天下,以大明的实力,哪怕是木质帆船组成的战舰,也分分钟碾压了。

    郑和沉吟半响,“这几年陛下没让下西洋,此事你可以找王景弘,不过陛下恐怕不会放他走,倒还有一个人选。”

    黄昏急忙问道:“谁?”

    郑和道:“这个人你认识,几次出海都有他,如今他并没有负责造船事宜,而是在京畿任职,此人便是都知监的太监洪保,他在跟随我和王景弘出海时,表现极其出色,以他的能力,也可以指挥舰队出海了。”

    黄昏后知后觉,恍然大悟,“是他啊。”

    自己怎么把洪保给忘了。

    匆匆告别郑和,既然人选有了,那么接下来就是做好出海的准备,得让时代集团那边准备好少量货物——全是最基础的生活用品就行,而且印第安人不一定会要。

    但是商船没办法挪用——现在商船都在奔走于西洋和南洋群岛之间。

    利润之大,已经超过了国内诸多产业。

    所以需要继续购买大明水师中的那些船——也包括郑和下西洋的大船,结合这一次的契机,相信朱棣会便宜卖给自己。

    第1335章 流放

    作为海外贸易的大哥,时代集团在广州这边的分行,俨然已经快要赶上时代集团在应天的总部规模了,仅仅是那栋位于广州最繁华地段的五层楼高的分行大楼,就足以让其他商行追赶好一阵。

    这些天黄昏一直在这里办公。

    所有的一切,都是为出发去往北美大陆做准备。

    先准备物资和人。

    至于船么,不急,有几艘用着就行,而且郑和下西洋的舰队的大船,目前都在全国各地,只要朱棣同意了,就可以购买过来。

    忙碌之中,终于等来了太孙朱瞻基。

    其实有点意外。

    本以为朱瞻基会派人过来请自己,没料到是他亲自来,以表示他的诚意,人嘛,都是这样,你尊重我我就尊重你。

    所以黄昏也不和朱瞻基绕弯子。

    在公事房里和朱瞻基相对而坐,示意阿如温查斯泡茶后退去,黄昏笑道:“这边就比应天那边热了,你看现在暮春,已经得穿短袖了,女子们更是早早的就薄纱长裙在身。”

    朱瞻基很正经,“是好看,就是露太多了。”

    阿如温查斯的裙子,竟然齐膝!

    太露了。

    胳膊露在下面不说,胸口那一片也几乎全漏了出来,几乎就是唐宋襦裙的风格,属于半露不露的那种开放。

    黄昏呵呵一乐,“太孙殿下,未来是你的,而社会是发展的,以后民风会越来越开放,作为未来的天子,你得学会接受新鲜事物,女性也是社会最主要的存在,你得允许她们释放爱美的天性,甚至我觉得女性也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劳动力,以后合适的时机下,甚至可以推动男女平等的国策。”

    朱瞻基倒吸了一口凉气,“男女平等?”

    你怕不是在做梦。

    这基本上是和三纲五常对着干了,别说朱瞻基当了天子不能同意,全国的男人都不会同意,根本不可能推行。

    黄昏也知道。

    在后世看起来稀疏平常的事情,比如男女平等,一夫一妻,在封建社会要推行的话,不啻于把整个社会制度都推翻。

    难度之大,比教育改革还难!

    所以说要把大明打造成一个近现代的工业国家,前期的那些改革都是毛毛雨,后面的教育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,才是真正的地狱模式。

    慢条斯理的喝了口茶,“宁德那边的事情,是不是没法解决了,其实最直接简单的方法,就是干净利落的请那位去见太祖,至于那一万多追随他的人,太孙殿下也清楚,有的是办法悄无声息的将他们全部杀了,实在走漏了风声,给他们挂一个谋逆的罪名即可。”

    朱瞻基一脸头疼,“在去宁德之前,我也是这么想的,不过和二伯见了一面,摸了一下他的态度,发现这事办不了。”

    黄昏明知故问,“怎么,这事还要看那位的态度,有点搞笑了啊。”

    你要杀人,还需要在意被杀之人的态度?

    确实讽刺。

    朱瞻基叹气,“镇西公嘞,事情不是我们想的这么简单,追随二伯的人肯定不止宁德那一万多人,在整个福建都有,何况可能还存在梅殷当年留下的残部,如果我们就这么解决了宁德的事情,而没有肃清宁德以外的地方,那么这些人就会用二伯的死来做文章,虽然已经影响不了大局,但这会影响陛下的声誉,也许历史上不会记载,但各种野史还是够恶心人的了,而你知道,我皇爷爷最在意这件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