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大明王冠在线阅读 - 第1806章

第1806章

    也就是说,工业化道路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自动进行。

    而不再需要人为推动。

    黄昏万般欣慰。

    如果说之前在对去北美大陆建国,还对大明有些不放心,那么随着军器院将主力重炮研发并实用后,黄昏完全放心了。

    朱棣听得也感慨万千,不过此刻群臣在侧,不太好流露感情。

    拍了拍黄昏的肩头。

    转身,问郑和,“还有多久开始?”

    郑和道:“再有两刻,舰队就可抵达指定海域。”

    朱棣颔首,“去准备罢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两刻钟后,在旗舰应天号的率领下,五艘钢铁战舰一字排开,一艘宝船从远处驶来,王景弘让人挥动旗语,示意舰靶已经到位。

    郑和示意海军士卒将朝堂重臣和外宾安排好。

    又去找到和黄昏聊天的朱棣请示。

    朱棣颔首,率领黄昏、朱瞻基、朱高煦和洪继来、康宁等人来到应天号的操作室中,从郑和手中接过望远镜,看向远处。

    问同样在看远处的黄昏,“靶子怕是有十里。”

    黄昏嗯了一声。

    十里外,有一列舰队,大部分是淘汰了的两百料传统战舰,还有一艘是几只两百料战舰捆绑在一起,模仿的一首宝船规模的敌舰。

    当然舍不得用真的宝船。

    虽然现在要重点打造钢铁战舰,但宝船的用处还很大,再怎么的也可以卖给商行做海外贸易。

    而且宝船造价不菲。

    五艘钢铁战舰一字排开,面对舰靶的那一面船身上,一阵噼里啪啦,露出无数尊火炮的炮口,黑洞洞的朝向远方。

    相关操作人员迅速调整角度高度。

    对于一般火炮而言,十里是精准射击的极限。

    而对于应天号上的主力重炮,十里并不是极限,所以应天号上的主力重炮的瞄准,操作难度最高,也是最后演练主力重炮的炮击。

    半刻钟后,一名旗兵进来对郑和回报道:“诸舰准备完毕!”

    郑和看向朱棣。

    朱棣点头,“开始吧。”

    郑和立即下令。

    随着一声令下,海洋之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大炮轰鸣声,一团团亲眼从钢铁战舰的船上飘起来,到处都弥漫着浓郁的硝烟味。

    而在众人眼中,出现了一幕奇观。

    在炮声中,在硝烟中,一百多颗炮弹肉眼可见,呼啸着拖曳着一道流线,密密麻麻的遍布在空,划破蓝天,向着远处激射而去。

    宛若一场雨幕。

    何其壮观。

    除洪继来、黄昏和郑和以及兵部五军都督府的人以外,大明的大多臣子,以及诸多的外宾,都有些愕然,距离这么远就开始炮击?

    打得到么?

    须知在他们的望远镜中,远处的箭靶只能模糊看见个影子。

    传统战争中,双方这只能算对峙。

    彼此之间至少还要前进三里甚至四里左右,才会开始发炮,但是现在双方相距如此遥远的距离,根本不合常理嘛。

    黄昏其实也知道,这只是演练。

    如果真正的战场上,还要更近一点才会开始炮击,十里的距离着实远了一些,应该在六里或者八里左右……近代海战差不多也就这个距离。

    太远的话,精准度确实很低。

    不过当下不存在,因为是火力覆盖密集炮击。

    远处骤现火光。

    而此刻第二轮炮击又开始了!

    第1433章 永乐二十年

    此次军演,对于外宾来说,看了个寂寞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最终战果如何,不过上百门火炮齐射的壮观景象,还是震撼到了他们,扪心自问一下,自家军队在这样的火炮齐射下,大概捱不过三轮就要崩溃。

    终于明白,朝鲜为何那么干脆利落的请归了。

    以前还嘲笑朝鲜太怂。

    现在发现不是朝鲜李裪怂,别人这叫聪明,用大明的话来说,叫识时务者为俊杰。

    要是自己的国家挨着大明……

    请归更快更干脆!

    外宾看了个寂寞,但朱棣和黄昏等人却看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未来,尤其是朱棣,他终于真正的明白,为何黄昏要一力促进钢铁战舰的打造了。

    没有钢铁战舰,仅仅是靠宝船,要承载这么多火炮的同时装备主力重炮,也可以做到,但是就会牺牲速度。

    而钢铁战舰甚至可以再在舰尾配备主力重炮。

    关键是钢铁战舰不需要风帆。

    这就很牛逼了。

    钢铁战舰,火炮,主力重炮,机枪,这个配置让一整个舰队都装上的话,基本上可以对敌军舰队形成远中近全方面的覆盖。

    不要太完美!

    所以在回应天的路上,朱棣心情愉悦的同意了黄昏的建策:目前编入编制的五艘战舰,即可开赴威海,准备上元节后奔赴日本海域。

    同时,成立北洋舰队。

    主要包括已经下水的五艘战舰和接下来下水的十艘战舰,旗舰应天号。

    北洋舰队第一任总司令将由郑和权兼。

    而回到应天后,朱棣第一封旨意,就是让兵部、工部、五军都督府和户部,将所有资源往山东威海那边调配。

    为出征日本做准备。

    同时,成立远征军,挑选精通水性的士卒调入海军,并且组建步军和骑军,由朱高煦担任远征军副帅,即日赶赴威海配合郑和准备诸多事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