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争魏在线阅读 - 第882章

第882章

    后世杨峥有件事记忆犹新,曾国藩看中一本《二十三史》,要价一百两银子,相当于后世一万五千到两万块钱,典当了衣服,借了钱,才辛苦买到,高兴的不得了……

    这还是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清,三国时代一本书的价格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老百姓一辈子可能都看不到书籍的影子。

    当然,除了简装版,还有精装版的,装帧华美,纸张白皙,棕、墨、糊药都是上等,封面还描以金银线,饰以丝绸锦缎等,由书法造诣高超之人抄写,但这么一本书,直接与黄金等价。

    受到士家豪强们的极力追捧。

    出来一本,便高价买走一本……

    甚至有中原士族专程来订购。

    也许看到其中巨大商机,很多科举落榜的士子,不再回乡种田,就在姑臧、长安抄写佛家经文、儒家经典。

    士族豪强子弟不屑做这些,却是很多寒门庶族的生路。

    现阶段书馆还是赔钱阶段,不过杨峥坚持设立。

    一年两年看不出效果,但十年八年,就能对士族豪门形成降维打击。

    第六百六十九章 多难

    到了五月,司马炎和孙皓都磨刀霍霍,准备狗咬狗。

    杨峥正准备看一场好戏,却没想到关中又出事了。

    逢旱必起蝗。

    虽然三月有一场暴雪,但持续的时间太短,没有冻死所有虫卵,便迅速进入春季。

    蝗虫也跟着复苏。

    关中各县都出现大批量蝗虫的迹象。

    杨峥一阵头疼,关中还真是多灾多难,手下地盘除了关中,也没有其他地方更适合建都。

    不过此次蝗灾只是初发,地方官吏尽职尽责,提前发现迹象,最终上报到杨峥面前。

    旱灾只是祸害一地,蝗灾若是起来,从关中蹦到汉中、河西,从汉中蹦到蜀中、陇右……

    去年旱灾,今年若是再来一场蝗灾,均田制也就崩了……

    百姓肯定提桶跑路,逃回蜀中。

    杨峥记得历史上司马炎上位之后,关中也是旱灾连着蝗灾,雍凉汉人、鲜卑人、氐人全都揭竿而起,叛乱此起彼伏。

    杨峥算是赶上了,为司马家背了个锅。

    “旱灾蝗灾,皆是上天示警,大王当修仁德之政,以百姓为重,戒杀戒伐。”杜宽领着一帮文人七嘴八舌道。

    杨峥瞪大眼珠子,自己够烦的了,这些人还来添乱。

    这年头若是放下屠刀,还不早被人大卸八块了。

    “孤还不仁德?”杨峥气道,暗忖自己没怎么祸害百姓吧?

    要说祸害,也就祸害了周边异族和士族门阀。

    杜宽也是世族中的一员,屁股决定脑袋,自然是要为士族说话的,“大王动辄兴数十万大军,劳师远征,百姓苦不堪言,民心积怨已久!”

    如果不是看在杜预的面子上,杨峥真想把他发配朔方、居延,或者南中,让他去戒杀戒伐。

    蝗灾出现,不想着怎么解决问题,倒是先来借题发挥。

    老天爷真有眼,历史上司马家就不会坐稳江山。

    “既然百姓苦不堪言,那就劳烦杜公去河曲、西海体察民情,抚恤百姓!”杨峥笑道。

    “大、王……”杜宽在长安日子过的逍遥无比,整日钻研儒家经典,也就往姑臧跑几圈,跟僧人们辩论。

    “若不愿去河曲、西海,就去南中、交州走一趟,多为大秦体恤体恤百姓。”杨峥脸上的笑容逐渐森然。

    “臣、臣愿去河曲、河曲。”

    “事不宜迟,杜公现在就出发。”

    “臣、臣领命。”杜宽擦了擦脸上的汗水,不敢再多留。

    鲁芝摇摇头,轻笑道:“杜务叔远不及杜务伯也。”

    杜务伯正是杜预的父亲杜恕。

    杜恕跟司马懿过不去而被陷害。

    杜宽却拿虚无缥缈之事来借题发挥。

    “蝗灾发现的早,也就能早治理,大王无需多虑。”鲁芝将话题转入正轨。

    “伯父可有良策?”

    关中不能再出现灾情了,不然均田制白忙一场。

    鲁芝道:“蝗虫与庄稼同长,春出夏长秋成,蝗乃壁飞,夜必赴火,可于夜间在田垄点燃篝火,焚烧蝗虫。”

    《诗经》有云:田祖有神,乘畀炎火。

    周朝时就有以火治蝗的办法。

    刚才被杜宽气糊涂,现在心平气和,忽然想到后世的一个办法,养鸭治蝗!

    “官府孵化鸭苗,送给百姓,放养于田间!”

    鲁芝哈哈一笑,“大王此法不错,不仅治蝗,还可令百姓吃到鸭蛋、鸭肉。”

    秦国官府效率极高,鲁芝综合各种办法,地方立即推行。

    百姓也在伍长、什长、里长的动员下,投入田间地头。

    夜里燃放篝火,白日下田扑杀,又放养了大量鸭子。

    杨峥连续半个多月几乎住在田间,与百姓一起扑杀蝗虫。

    有人直接把蝗虫烤熟当饭吃,或者煮熟喂给猪牛。

    百姓整日待在田间捕捉蝗虫。

    这年头只要能吃,就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一开始是官府组织,后来就变成自发的。

    老人、孩子、妇人,没事就待在田地里捕捉蝗虫,提着篮子,掐头去足,一天能捉四五斤。

    杨峥本来也想学李二大帝生吞一只蝗虫,然后说一句:所冀移灾朕躬,何疾之避?